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。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 ”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春天还没有过够,时间就进入五月了。立夏以后,万物繁茂,生机勃勃,进入到了快速生长期,人体的消耗也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加大,很容易会出现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、心跳加快的症状,由于身体大量的水液丢失,会出现诸多“上火”的症状,比如说:目赤肿痛、口干舌燥、咽痒咽痛、口舌生疮、大便干燥等等。
另外由于气温升高,各种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跃,饮食稍微不注意又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等胃肠道反应。还有些朋友因为酷暑贪凉寒进食过多的冷饮、或是长时间处于温度较低的空调房,造成机体对冷热刺激的不耐受而引起寒热错杂的苦夏症状。
所以从立夏起我们就要身体力行,调整好我们自己的身体以平安度夏。
保持心情舒畅 睡眠充足
我们应该知道,夏季属火,在脏为心,汗为心之液,舌为心之苗。所以立夏之后就要重点关注心的问题,不能过度劳累,避免大汗造成津液的丢失。要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大喜大悲大怒,以免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
要保证良好的睡眠,因为白昼还在逐渐增长,所以晚上可以适度的晚睡一会,早晨还是应该早点起床,但是在中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补一个午觉,以促进心阳的恢复,但是建议午觉时间不超过1小时,以避免出现午睡后的劳累感。
苦味宜多食
中医认为,凡有苦味的蔬菜,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。因此,营养学家建议,夏季经常吃些苦菜、苦瓜等苦味食品,能起到解热祛暑、消除疲劳等作用。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,能调和脾胃,清除疲劳,醒脑提神,对中暑、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苦菜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蔬菜,具有清凉解毒、消毒排脓、去瘀止痛、防治胃肠炎等功能。食用苦菜时,将它的根、叶洗净,可拌可炒可做汤,味道苦中带香,是解暑开胃的佳肴,而且对肠炎、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夏季出汗较多,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,啤酒、绿茶、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多喝水 少喝饮料
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,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—2400毫升。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,容易形成血栓,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。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,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,预防上火。
不宜用饮料代替水,汽水、果汁、可乐等饮料中,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,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,影响消化和食欲。
饮食要合理
宜清淡饮食,但也不能拒绝荤菜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减少,加之饮水较多,冲淡胃酸,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,故饮食应清淡一些。应多吃营养丰富、气味清淡之品,忌食油腻、煎炸及热性的食物。
但是,清淡不等于素食,素菜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,但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。各种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性味偏平、偏凉的肉类(比如鸭肉、虾、鲫鱼、猪肉等等)都可以进食,烹饪手段在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以凉拌、水煮、炖汤、清炒、清蒸为宜,同时在出汗多的日子里,要注意把菜做的略咸一点,已补充出汗丢失的盐份,但是要避免过度使用辛辣味的调味品进行烹饪。
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夏季炎热,防暑降温,但冷饮、冷食不能太过;善处阴凉以避大热,但又要避免寒湿直中,以防伤阳。
即便炎热和大汗也要避免冷水浴,因为冷水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,反而会使得散热困难,造成体温升高甚至引起中暑的表现,而应该进行热水浴使毛细血管扩张、使身体中的热量被带走。
另外夏季来临微生物繁殖迅速,一定要避免进食剩饭、剩菜,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。
最后,推荐几种适合夏季饮用的茶饮,以伴我们清凉舒适过夏天。茶饮很简单,大家根据喜欢的口感和需要调配饮用就好。
乌梅山楂桂花甘草汤,绿豆汤、赤小豆苡仁汤就需要煮,以酸甘化阴,消暑利湿生津。
而荷叶茶、薄荷茶、银花茶、菊花茶、竹叶茶等等,就适合热水冲泡,晾温饮用,以清心除烦解暑。
这些都是非常适合的夏季饮品,大家不妨一试。